表面粗糙度(通常以 Ra 值衡量)通过影响激光能量的吸收效率、分布均匀性以及材料与激光作用后的物理 / 化学变化,直接决定激光打标的核心效果(如清晰度、对比度、边缘质量等)。具体影响因材料类型、激光波长不同而有所差异,但可归纳为以下共性规律及材料特异性表现:
清晰度指标记图案(如字符、线条、二维码)的细节还原能力,核心受激光能量在材料表面的聚焦与散射影响:
对比度指标记区域与未标记区域的颜色、亮度差异,核心受材料表面 “激光作用后的形态变化” 与 “基材本身的视觉特性” 影响:
边缘质量指标记图案的轮廓是否平滑(无锯齿、无毛刺),核心受激光能量在材料表面的分布均匀性影响:
批量生产中,表面粗糙度的稳定性(而非单一值)对一致性影响更大:
- 金属材料:若同批次零件的粗糙度波动大(如 Ra 1μm 与 Ra 5μm 混杂),会导致标记 “有的深、有的浅,有的清晰、有的模糊”,无法满足工业化批量要求(如汽车零件打标,需 Ra 波动控制在 ±0.5μm 内)。
- 非金属材料:对粗糙度波动的容忍度更高,例如同批次塑料的 Ra 在 0.5-2μm 波动时,CO₂激光打标的对比度差异仅 5%-10%,肉眼难以区分;但玻璃 / 陶瓷等依赖紫外激光 “冷加工” 的材料,粗糙度波动(如 Ra 0.1μm 与 Ra 0.5μm)会导致刻蚀深度差异,影响一致性。
表面粗糙度通过改变激光能量的吸收与分布(金属为主)、影响标记与基材的视觉差异(非金属为主),最终作用于标记的清晰度、对比度、边缘质量及批量一致性。实际应用中,需根据材料类型(金属 / 非金属)、激光波长(光纤 / CO₂/ 紫外)及标记精度要求,将表面粗糙度控制在 “适配范围” 内 —— 既无需追求 “绝对光滑”,也需避免 “过度粗糙”,以平衡效果与预处理成本。

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与我们公司联系,电话:13580828702;